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KK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暑期, 沙县区高桥镇黄溪坑村 迎来了乡村游旺季。 不少市民游客带着孩子 来这里拥抱田园、 寻找野趣。
站在眼前依山傍水的村子,没有人会想到,几年前,这个仅有360余人的小村子曾私搭乱建60多座猪圈,养猪鼓了村民们的腰包,却也让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为腾出发展空间,黄溪坑村完成了全村“一户多宅”的专项整治,2000余平方米土地腾退后,用于凉亭、休闲步道等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拆除空心房、危房等共2400平方米。
空间有了,村子该怎么谋发展?黄溪坑村村“两委”把目光投向了日渐清澈的曲洋溪和茂密的森林。2021年,黄溪坑村成立村级旅游开发公司,建设曲洋森林公园、红心橙采摘基地、旅游交通道路等项目10余个,蝶变为集乡村民宿、农事体验、休闲观光、餐饮接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环境好了,我们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黄溪坑村村民吴章连说。
这是沙县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例。近年来,沙县区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先后承担17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点任务,得到上级领导多次批示肯定,走出了一条以农村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沉睡的乡村资源如何焕发新生?沙县区以租赁、合作、入股等方式推进闲置农房流转,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流转农房8.5万平方米,初步形成客商开发、人才创业、集体自营三种运营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夏茂镇的探索颇具代表性。当地整合58户闲置农房,集中投放至沙县产权交易中心信息平台寻找投资商。其中,松林村888平方米的闲置农房通过入股福建省乐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摇身一变成为文旅康养项目的重要载体,青砖黛瓦间飘起的咖啡香,成了乡村产业升级的鲜活注脚。
乡村的蝶变为乡村人才创业插上了羽翼。南霞乡茶坪村为松柏岩景区所在村,旅游资源丰富。村里明确村庄宅基地总数与范围,确立了以文旅促改革的总思路。眼下,村里的闲置农房不仅被村里的能人用来发展农家乐,还被改造成书画培训基地,最多时能同时容纳30余名师生在此研学创作,古朴的木楼里笔墨飘香。
村集体自主开发的模式同样精彩纷呈。其中:大洛镇昌荣村自筹300万元,将闲置的村办小学教学楼改造成民族风民宿,特色的乡村韵味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虬江街道茶丰峡村把8990平方米的“孝子房”交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游客在老房子里听孝道故事,成了乡村游的亮点。
改革的目的是惠及民生、推动发展。
沙县区强化平台支撑,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成覆盖12个乡镇、171个村的服务网络,农村闲置房屋可挂牌交易;创新建设福农综合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推出“福宅贷”“福股贷”,累计发放贷款1928笔2.85亿元。
改革破题带来的活力,更体现在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中。多年来,沙县区积极引入第三方公司盘活农村闲置住宅,开发出露营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项目138个,同时将土地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沙县小吃、木竹加工、特色种养等产业,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眼下,走进大洛镇高坑洋村、郑湖乡郑湖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的沙县小吃原料基地、木竹精深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带动百余户农户增收致富;高桥镇黄溪坑村统一流转20余处闲置农房,打造成乡村露营基地,夜晚的篝火映照着游客的笑脸;富口镇白溪口村改造废弃土堡及周边闲置农具房,打造的国风露营地融合了户外休闲垂钓、观光旅游等元素,成了年轻人追捧的“网红地”……
闲置农房变身特色场馆,土地流转催生富民产业,沙县区正以改革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着新的精彩。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