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三明kk社区

查看: 17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个尤溪家庭厉害了!一家4位复旦人,3位博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09:5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KK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厉害了,尤溪乡贤一家四位复旦人,三位博士!近日,传来好消息!尤溪乡贤董文博教授的一对双胞胎儿子董知寰、董知宇双双被麻省理工全奖录取攻读物理博士。


尤溪乡贤

日前,上海尤溪商会顾问、上海尤溪商会助学会名誉会长、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董文博博士的一对双胞胎儿子董知寰、董知宇双双被麻省理工全奖录取攻读物理博士。

▲上图为《新民晚报》相关报道

原文如下▼

复旦双胞胎男生获麻省理工全奖硕博连读

读书“不抢学” 专攻“兴趣课”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

身高都是183厘米,中考时双双考入复旦附中,高考时又都进了复旦大学物理系。再过几天,他俩又将一同“转战”麻省理工学院全奖硕博连读。董知寰、董知宇这对双胞胎,在学业上爱好惊人的相像。更奇的是,他俩从小到大还“创造”了一连串的相似点:俩人几乎从没有参加过额外的补课,都酷爱理科,初中起都对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又都把专业志向坚定地投向了物理学……

上图为董文博教授在上海尤溪商会欢迎“2018尤溪师生笃学励志夏令营”座谈会上(董文博教授是尤溪一中83届校友)

双胞胎的父亲是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董教授说:“我家这对双胞胎可都是深深打上‘复旦’烙印的,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是‘复旦系’的直属学校,老二当然是选择和哥哥形影不离地进‘复旦系’。没想到,中考时,老大董知寰获得了学校的推荐,老二董知宇是自荐,结果拿到了华东师大二附中和复旦附中的两份预录取通知。高考时这一幕又出现了,两人双双被清华拔尖计划和复旦自主招生预录取。”

图说:兄弟俩几乎从不争吵

“上小学三年级后,我和孩子妈就不再去天天检查他们的作业了,更不要说晚上陪读了。兄弟俩挺自觉的,互相督促,互帮互学。”董教授表示,双胞胎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体现在学外语上,他俩刚开始学英语时,一家人常常以不同的人物身份练习口语,就像是排英语小品,谁都是大胆开口,说错了会有旁人及时提醒和纠正,既有趣又实用。

对于双胞胎的学习,董教授的引导方法也比较特别。他说:“我是比较反感让孩子超前学习的,特别是小学生。对于奥数,这两个孩子从小就很有兴趣,我们也就顺其自然。进了初中后,周围有不少‘学霸’在预备年级就迫不及待地到校外参加要到初二才学的物理,我们也是不为所动。直到初一结束后的暑假里,因为他俩想报名参加物理竞赛班,而报这个班又必须有一定的物理基础,所以我就去买了本初二的教学参考书,由我教了第一章,发现他们兴趣蛮大的,于是就让他们自学后面的章节。这可能是兄弟俩唯一一次的‘抢学’。”

图说:父亲从小鼓励他们学有兴趣的东西

“我灌输给他们的理念是‘有兴趣的学,没兴趣的不学’。”董教授举例说,双胞胎上小学一年级时,他鼓励两人学拉小提琴,尝试了一阵也激发不起两个男生的兴趣,只得作罢。而他俩学围棋却兴致盎然,小学五年级时还考出了业余五段。“我是搞化学的,但孩子却热衷物理,本科时学的还是理论物理,马上去美国也是攻读理论物理。孩子的兴趣发展,家长没必要做过多的干涉。”他说。

下个月,这对双胞胎就年满23周岁了,其实他们去年就该本科毕业了,只是为了留学做准备,他们主动向学校提出延期一年毕业。这一年里,两人得到了物理系教授的悉心指导,一直跟着导师在做一些研究课题,而且每个课题都是两人共同搭档完成的。老大内敛稳重,老二则快人快语。“要说我们喜欢理科,主要是因为我们怕背诵,尤其是物理,好像没什么要靠记忆的东西,这真让我们如鱼得水。”

来源: 聚焦三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KK微商联盟
站内举报邮箱|营业执照|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