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家长注意!孩子注射后频繁生病,多地均出现!
6月1日#6岁孩子打激素长高后频繁生病#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孩子6岁,身高只有109厘米,根据“儿童身高数值对照表”,属于“矮小”范围。广东深圳市民何丽带着孩子去医院就诊,让医生给孩子注射一年的生长激素。注射之后,效果显而易见。孩子的身高从109厘米长到120厘米,一年内长高了11厘米。可副作用也随之而来,孩子经常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却找不到病因。
要“长高”还是要“健康”?何丽思虑再三,选择了后者。停止注射生长激素后,孩子的身体状况逐渐恢复正常。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采访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数十名给孩子注射过生长激素的家长后发现,他们的孩子虽然身高有所改善,但各种副作用也不少。
家长主动要求给孩子打生长激素
近年来,医学上用于治疗矮小症的生长激素在家长圈颇受欢迎。有家长看到孩子身高低于同龄人,或者想让孩子长得更高,便想到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
在社交平台上,记者看到不少家长分享自己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的经历。评论区有很多家长留言:“不想让孩子因为身高自卑”“孩子5岁了,还没有1米,怎么办”“打激素3个月了,身高一动不动,焦虑得不行”……
湖北省武汉市一儿童内分泌科医生介绍,在每天接诊的患者中,有半数是家长来咨询孩子身高问题的,以及询问是否需要使用生长激素。
“我儿子才170,我觉得不够。现在男孩子普遍都要1米8。”一位爸爸说。
“长高一点,以后找工作也更方便。”另一位妈妈说。
刘晖能理解家长们的诉求,但同时也认为家长们“太过焦虑”了。更重要的是,家长们认为的“矮小”与医学意义上的矮小并不一致。
《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标准单位数值表》将孩子的身高发育分成了4个等级。
中位数,表示同龄人平均水平,-2标准差表示低于平均水平2个等级的身高。
刘晖说,只要是不低于-2标准差的身高,都是合格的。生长激素不能滥用
正因为家长的过分焦虑,原本被视作“矮小症患儿治疗的有力武器”的生长激素,近年来出现被滥用的苗头。
但并不是所有的身材矮小,都需要打生长激素。
刘晖提醒,身材矮小有很多种成因,需要对患儿做详细检查,比如骨密度测试、核磁共振脑垂体检测、X光查骨龄、B超、抽血化验血糖、胰岛素、微量元素测定、生长激素兴奋试验等,综合评估后,才能定出治疗方案。
刘晖表示,对那些身高处于标准范围,但仍未达到家长理想身高的孩子,家长不如尽早利用非医学手段干预——多运动,好好吃,好好睡,放下焦虑,给孩子一个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来源:福建卫生报综合法治日报 自然是最好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