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好属于我的这班岗” ——一个兴业青年从春到夏的坚守
“说心里话,每天都希望能回归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坚守,站好属于我的这班岗,和大家一起等待解封的到来。” 今年26岁的纪玉卿,是兴业银行上海分行FICC业务中心的一名年轻员工,平时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纪同学”。面对上海疫情封控,为了保障业务连续性,3月14日小纪主动请缨加入分行24小时值班应急组,住进了位于江宁路的上海兴业大厦。今天是他驻行工作的第68天,同事眼中的“小纪同学”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仿佛迅速告别了青涩,走向成熟,故事里写满担当。
“一个人值班,难免有紧张时刻”作为一名年轻的交易员,单打独斗驻守行内的压力并不小。夜幕降临,整层办公区只有纪玉卿一个人,仍然需要守在电脑、电话前,继续跟踪交易的进行。
“独自值班的第一周,就遇到了意外情况。”回想起来,他还是有些后怕。3月22日,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准备与一家境外交易方完成一笔同业存放业务,但发现对方账户行头寸不足,资金无法及时到账。从白天到晚上,他一直持续和总分行相关部门沟通,与尚有时差的交易对手保持紧密联系,加急制定解决方案。直至晚上21时许,终于达成一致方案,对方将于次日起息,这笔业务总算“有惊无险”。
然而,对纪玉卿的考验接踵而来。3月24日晚,一家本已商谈好价格要素的交易对手收到紧急防疫通知,要在第二天封楼,原本的交易方案可能被迫取消。为了确保既定业务能顺利落地,他又是一个个电话不间断地打,争取相互理解,不厌其烦与对方沟通细节,最终在交易对手的配合下,当晚22时对方内部审批通过,在零点前“踩点”完成了拆借交易。
FICC业务中心的一大任务,就是保障客户资金流动性。从3月中旬至今,纪玉卿已累计完成近200笔拆借交易,合计金额共计60亿美元、351.55亿元人民币。同时,他还成功拓展了5家海外中资交易对手,进一步确保资金可得性,在关键时刻展现了兴业人的专业素养。
这样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是纪玉卿以前从未预料到的。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个原本还有些生涩的年轻员工成功地扛住了各种考验,迅速成熟起来,成为大家信任、值得托付的“老战友”。 “假装重回大学,再体验一次宿舍生活”3月14日,纪玉卿刚来上班时,本以为顶多驻守一周,并未带太多的换洗衣物。但没想到的是,这一住,就是两个多月。
虽然后勤有保障,但驻行生活仍有许多“非常态”需要面对:行军床不如家里的大床舒服;夏天出汗多了,只能在洗手间简单擦洗,无法淋浴;两个月不能理发,已长成一头“杂草”……
“我现在假装回到大学时代,住在行里就当是住宿舍了,同事就是室友。另外,不用往返通勤,空余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充实自己,多学一些知识。”条件虽然艰苦,但纪玉卿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平日的工作是负责自贸区流动性管理,他便利用不需要工作的时间加倍关注这方面的新闻、研报。美联储加息会对海外交易产生哪些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将如何影响资金面,价格波动剧烈的情况下又怎样保持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些都是他研究的主题,对他而言,不仅“重温”了一把宿舍生活,还“沉浸式”地丰富了更多专业知识。 “住在行里两个月,当然也很想家”从初春到入夏,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无法与家人见面,纪玉卿坦言,他确实十分想家,想回家看看。
小纪的母亲是一位医务工作者,疫情期间肩负的重担可想而知。“其实我住在单位,不同楼层不见面,风险已经压缩到最小,但妈妈还是经常叮嘱我,一定要注意防护。”
小纪很挂念自己的妈妈,“毕竟妈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经常要出入医院,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她面对的风险才是最大的。”但他知道,唯有照顾好自己,才能让父母放心。和许多孝顺的年轻人一样,他与父母连线总是“报喜不报忧”,只谈趣事,不提担忧,尽量不让父母牵挂。
纪玉卿也很想念自己养的两只小猫。“和家里视频时,爸妈会把猫咪抱到镜头前,但离开的时间太长,它们好像都不太能认出我了。”爱宠对主人的陌生感,让他难免有些失落。不过他相信,坚持就是胜利,有那么多人坚守各自岗位、疫情不退我不退,车水马龙、活色生香的上海很快就能归来。来源:兴业银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