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龙神,祈求风调雨顺!三明这个起源于明朝年间的古风俗精彩万分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烛光闪烁……2月6日晚,沙县富口镇荷山村下辖自然村——横历,迎来了一年一度“迎烛桥”民俗活动。http://img.smnet.com.cn/a/10001/201702/122e557d70fdee1e5b55a1d99660fadb.jpeg“迎烛桥”也叫板凳龙,是流传在富口盖竹村、山氽村、大洛前村等地的一个古风俗,相传起源于明朝年间,是一项百姓祭拜龙神,祈求风调雨顺的祭祀活动。横历71岁老人卢祖恩说,祖辈相传,当地“迎烛桥”起于宋朝。每年正月初十,村里青壮年便舞起自制烛桥,以古老的方式庆贺元宵,祈祷民康兆丰年。http://img.smnet.com.cn/a/10001/201702/b35d844246cc354e81ac7c04ba79140a.jpeg与多地相比,横历“烛桥”的制作更为古朴简练。“烛桥”采用一条近4米长的木板,安装10个间隔相同的铁制插孔,用于放置蜡烛。板与板之间上下叠加,用粗木棍穿孔相接,串联起来,长达30多节。74岁老人卢发妹说,每年正月初七,村里的孩童们要“迎灯笼”,寓意给神龙“引路”,期盼龙神带来风调雨顺。此后,村里轮流安排10户人家“做头”。“做头”人负责蜡烛香火采购及当天的斋菜宴席。卢发妹说,“迎烛桥”的时辰,由“卢氏祖祠”里的“刘氏真仙”“五谷仙”“护法仙”三位大仙“决定”。做法事的“先生”唱经文、敲锣鼓、卜卦,反复多次得大仙首肯后下定论,一般“巳时”最佳。若赶上正月初十晚10时则最上乘,意寓“十全十美”。时辰一到鞭炮响,村民们扛着“烛桥”跟着“龙头”出发,孩童们提着灯笼尾随其后,沿村里大街小巷游走,一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远远望去,前端烛光闪烁,如蛟龙蜿蜒前行。尾端星星点点,似龙尾摆动自如。“烛桥”围绕村庄游走2遍后,几十条“烛桥”汇聚“卢氏祖祠”的大坪上,在锣鼓声、欢呼声中,反复盘旋,似金蛇缠绕,场面壮观。横历村人卢法水介绍,今年的“迎烛桥”活动,近400名常居外地的村民归乡参与,共筹得资金1.57万元。他说,考虑到方便村民驾车归乡参与祭祖、“迎竹桥”等活动,从而传承古风俗,2012年以来,村里陆续修建了4.4公里水泥路,方便乡民出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