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三明kk社区

查看: 14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一年,他把三明老家的茶叶进贡给皇帝!他是一位御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0 09:15: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KK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2月20日,明溪县夏阳乡紫云村88岁的杨德辉老人一边翻阅一本清朝嘉庆年的《杨氏族谱》,一边讲述祖先明朝御医杨宗源向景泰皇帝进贡茶叶,并被钦赐“皇恩宠章(锡)”牌匾的历史。
杨德辉老人展示族谱贡茶记载

“这是三明市发现有确切年代和事件的茶叶进贡的珍贵文献,对研究三明市制茶历史、技艺和文化有重要意义。”三明市茶叶学会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杜起洪说。
紫云村位于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境内,海拔815米,森林覆盖率达83%,生物多样性保护良好,素有“绿海云都”的美誉。紫云村茶叶种于海拔850米至1000米间的高山上,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高山气候,紫云村产出的野茶茶香清纯。


据清嘉庆年代的紫云《杨氏族谱·宗源公传》记载:公讳宗源,字流远,龟山公十一世孙,为士龙公禄房不祧之祖。髻年好学,竟日不疲,精通岐黄医术,感公厚德者所在多有。明景泰间,北往效及内宫,朝廷嘉之诏徵朝奉郎,尤可传者。以吾乡佳茗进献宫廷,上甚喜,令岁贡,恩赐“皇恩宠锡(章)”…
另据清康熙年版《归化县志·土产》记载,在县东南八十里许紫云台,峰峦叠矗,岚雾空蒙。其民善制茶,自明景泰年,岁贡宫廷,皇帝钦赐“皇恩宠章”(与“皇恩宠锡”通用)”。有茶场二十余户,以云山堂为盛,远销江浙、岭南、南洋诸地。
族谱进贡记载



紫云最早的制茶始于唐末年间。《均峰寺纪略》记载:唐末年间,高僧金山辗转云游数年,到紫云台购置百亩山林,修路筑屋,建成均峰寺。均峰山高,多寒气湿气,金山祖师于寺前植茶千棵,设立“茶寮”供僧众吃茶去湿御寒。而后历代高僧以“禅”为心悟,以“茶”为的灵芽,精行俭德,在品茗静修中参禅悟道,形成以“八正道,清净心,六和敬,脱俗雅”为要旨的禅茶文化。


紫云台自明朝景泰年进贡茶叶后,上交的田赋由原来的交米改为贡茶,村中大面积种植茶叶。明清期间,种植面积保持在2000亩至3000亩。由于上世纪中期匪患冲击,紫云茶事凋敝,茶山荒废,茶树逐渐被村民砍伐,改种果树、毛竹等作物。

如今,紫云村仅现存荒野茶山1000多亩。为确保茶树生长和茶叶的品质,紫云茶农一年中只采春季茶,采摘时以“两叶一芯”或“一叶一芯”为原则,且均采用人工采摘、人工炭焙。


原始的制茶工艺,清纯的茶香,不仅备受品茶爱好的青睐,就连飞禽也喜欢赶赴这一场春天的盛会。
“鹇觅茶”

每年春季,茶树抽出嫩绿的枝叶,白鹇呼朋唤友,纷纷飞上茶树,吸食茶叶嫩芽、昆虫,“鹇觅茶”成为紫云村观鸟摄影的经典题材。不少海内外前来紫云村观鸟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们记录下了这一难得画面。拍摄归来,众摄影师在村中“云海人家”民宿泡上一壶野茶,边品茶边漫谈趣闻,或体验擂茶习俗。

2018年以来,观鸟爱好团队发起“鹇喫茶·荒野茶重生共享计划”,累计1579人参与众筹,帮助紫云村民盘活荒废茶山,重建立雪堂古茶场。
至今紫云依然流传着饶公奉茶等典故,保留着擂茶习俗、青茶炒蛋、红茶焖饭等饮食习俗,以及晾青坪、上茶畈、下茶畈、茗香墟、贸茶场等与有关茶的地名。
来源:明溪在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主题

    48小时热帖排行

请各位K友对号发贴,不要发布与版面主题明显不符的文章,谢谢合作!

版主:暂无版主 版块管理

  • 今日新帖0
  • 总帖子数279

论坛精选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KK微商联盟
站内举报邮箱|营业执照|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