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KK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光明日报”于近日刊发文章《跟“卡脖子”的掰掰腕子——青年科技创新工作者突破创新瓶颈的故事》,讲述永安一中2003届校友、蓝箭航天火箭研发部总经理戴政与他追逐的航天梦想。
【青年聚焦·面对“卡脖子”技术难题】
当我们的镜头第一次聚焦时,这群被人们称为精英的青年人,正身处困境。他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国外技术封锁,手中的科技攻关项目遭遇“卡脖子”难题。供职于科技创新企业的他们,或在重大疾病领域创新生物药研发中绞尽脑汁,或在航天航空的星辰大海中艰难跋涉,或为细若发丝的半导体芯片材料反复试验。 “我们离科技创新最近,也离市场最近。”青年人果断地把握住机遇。 今天,这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大多数都已突破难题,脸上挂上了自信的笑容。但他们无一不怀念那些困难的时刻。奋起直追时的勇气、灵光闪现时的惊喜、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时的冲天豪情,成为他们青春岁月里最浓烈的色彩。 ▲蓝箭航天湖州智能制造基地的青年科研人员们在调试设备
▲永安一中2003届校友、蓝箭航天火箭研发部总经理戴政
青年人不追谁来追 “太空旅游”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在中国,一群年轻人也早已瞄准这一新方向。蓝箭航天火箭研发部总经理戴政是80后技术骨干,已有10多年的航天行业从业经历。2016年加入蓝箭航天以来,戴政和研发团队一起,见证了我国商业航天从无到有,他们创造了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许多个“第一”。2018年10月27日下午4点整,由蓝箭航天研制的我国第一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持续402秒。距离入轨仅有15秒时,第三级箭体飞行姿态出现异常,卫星最终没能进入预定轨道。“在失败中痛定思痛、扭转局面,航天人必须过这一关。”戴政说,航天人不能轻言放弃。今年上半年,蓝箭航天“天鹊”8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了初样阶段的研制工作,顺利转入试样阶段。“这是我国首款由民营企业自主研发的液氧甲烷发动机。”戴政解释,发动机就像是火箭的“心脏”,这样的核心技术必须做到自主可控。在朱雀二号研发的最初阶段,团队就确定了选择液氧甲烷这一技术路线。相比常温有毒液体燃料、固体燃料和液氧煤油,液氧甲烷发动机具有无毒环保、高性能、低成本等特点,同时有利于火箭的可重复使用,“代表着航天主动力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火箭制造,难在一个个具体的技术创新,更难在全产业链的整合。一个小故事让戴政至今记忆犹新。在“朱雀一号”的研发过程中,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找到重量轻、性能好、价格相对低廉的热防护层。“你们信吗?经过仔细调研,最后我们找到的是一家给汽车喷漆的企业,租用他们的厂房和设备,来给火箭做热防护层。”戴政解释,这样一来,成本会比传统的方式降低不少。这也让戴政感慨良多:“我们国家的商业航天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站在了坚实的工业制造业基础之上。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广泛调动社会资源,让具备相应生产能力的企业参与进来,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把成本降下来。”“‘追赶’这件事,我们青年人不做,还有谁来做呢?”戴政说。
来源:光明日报、今日永安网 、KK网综合编辑、小编小K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