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kk社区

标题: 三明嫁妆:女子出嫁当天,母亲要送她福袋 [打印本页]

作者: 小编@小K    时间: 2022-2-12 09:39
标题: 三明嫁妆:女子出嫁当天,母亲要送她福袋
千百年来,“福”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在沙县区大洛镇,有一种传承至今的民间绣品,叫做陪嫁“福袋”。它色彩绚丽,极具汉民族风格,饱含着母亲对女儿的祝福和爱。
(, 下载次数: 110)

(, 下载次数: 116)
在大洛镇中洋村罗新姬家里,大洛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吴凤梅正向罗新姬学习“福袋”的刺绣手法。“阿姨,你帮我看下,这个针法怎么样拉会更平。”吴凤梅问,罗新姬一边讲解绣“福袋”的要点,一边示范针法。
(, 下载次数: 120)
陪嫁“福袋”一般一套有三个,分为镜子袋、菩萨袋和君子袋,有些还搭配花瓶袋。“福袋”上不仅有“新人骑马看月”“小姐抛绣球”“三口出游”等画面感极强的图案,也有传统喜字、花草等人们熟知的吉祥图案。

陪嫁“福袋”是母亲送给女儿的陪嫁之物,表达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祝福和爱。女儿在出嫁的时候身挂陪嫁“福袋”出门的习俗在整个大洛镇流传上百年,至今未变。2015年,福袋刺绣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下载次数: 111)

(, 下载次数: 112)


(, 下载次数: 123)
大洛镇中洋村村民 罗新姬:
(, 下载次数: 114)
新娘子戴着出门,到男方家戴着进门,拜堂之后到新娘房就可以摘下来挂在床头。女儿出门一定要这一串,祝福女儿接续后代的意思。
(, 下载次数: 117)

(, 下载次数: 121)
“福袋”都是纯手工制作,工序繁杂,主要是用普通棉线或本地原生态、有特色的“土线”,色彩以喜庆的红色为主。上下平针是主要针法,经过绣稿制作、刺绣、造型组装、装饰等步骤才能完成。这些都考验着民间艺人的细心和耐心。
(, 下载次数: 116)
在从前,这些“福袋”都是很平常的物件,几乎家家都会绣。有的人收拾起来压箱底,也有的人翻出来供孩子当玩物。然而,与许多民间艺术相似,福袋刺绣如今也面临失传的困境。近年来,在大洛镇会做“福袋”的老人相继去世,目前仅72岁高龄的罗新姬老人还在坚持。

大洛镇中洋村村民 罗新姬:
只要有人跟我学,我都会教。我们这批老人都老了,做不动了,希望能有年轻人来学这个手艺,才不会没人做。

(, 下载次数: 117)
因为自己感兴趣,又觉得这样的传统文化不能失传,作为外地媳妇的吴凤梅,一有时间就拿着压箱底的“福袋”开始摸索,遇到问题就去找罗新姬请教。她说,当务之急得先让这项绣活传承下去。
(, 下载次数: 118)
大洛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 吴凤梅:
我们想着看看能不能办个培训班、兴趣班之类的,让年轻一代参与到“福袋”的传承中来。
(, 下载次数: 112)
来源:沙县区融媒体中心





欢迎光临 三明kk社区 (https://bbs.0598k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